·2019-07-04
電線電纜質量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呢
據不完全統計,我國電線電纜企業已有7000家甚至上萬家,取得CCC強制性認證的電線電纜企業有5500余家;取得工業生產許可證的電 線電纜企業有2000余家,其中年產值8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約80家。這也就意味著,在我國電線電纜產業圈子中,中小企業占據著近97 %。這些中小企業由于技術素質、生產能力、生產規模差距較大,在激烈甚至是惡劣的市場競爭環境中,頂風冒險銷售假冒偽劣、不合 格次品,甚至用低價來向用戶邀寵,將線纜質量和價格玩弄于手中,最后鬧得整個電線電纜產業圈子烏煙瘴氣。為了幫助電線電纜產業 下好質量這盤棋,找出了線纜質量問題的根源,并從企業、市場以及行政監管三個角度進行了深度分析。企業是產品質量的責任主體, 是產品質量的直接負責人。電線電纜產品不合格,很大一部分因素應歸咎于企業自身自律不夠。
1. 部分企業的生產者責任意識不強
因為電纜行業準入門檻很低,所以很多小作坊,一兩臺設備、一些廢銅、廢塑料、幾個工人也就把所謂的生產進行起來了。外觀看 來和正常的電纜沒有什么區別,內里卻別有洞天。為了獲得利益的[敏感詞]化,有些小商家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。用廢舊電纜加工線芯、采 用較差的導體材料、用摻入再生膠的原料生產電纜外皮……花招層出不窮。
2. 采購的原材料質量把關不嚴
部分企業缺乏原材料進貨檢驗的手段和意識,導致不合格原料進廠,或者企業未定期分批抽檢供應商提供不同批次的原材料,甚至 為降低生產成本,故意采用劣質原材料,直接導致電線電纜產品質量不合格。
3. 工藝流程方面控制不嚴格
電線電纜產品的不合格,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企業沒有系統的去了解、規范線纜制作的工藝流程,工序之間的流轉沒有經過檢驗。導 致絕緣平均厚度或最薄點厚度不合格、護套平均厚度達不到標準要求、偏芯等現象時有發生。
4. 企業內部管理不到位
企業對產品標準不重視,質量控制意識薄弱,不重視原材料的進場檢驗,生產過程中的抽樣檢驗,到成品電纜的出廠檢驗,導致不 合格產品直接流向市場。個別企業簡化生產工藝,偷工減料,直接導致導體直流電阻、絕緣熱延伸等關鍵指標達不到標準要求。
5. 技術方面掌握不到位
技術是電線電纜制造生產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,也是企業能否走在行業最前沿的關鍵所在。對于國內大型線纜企業而言,他們有著 雄厚的資本、廣闊的人脈。在電纜生產工藝制造方面,他們可以采用跨國合作的方式,吸收國外先進的電纜制造技術,招來大量的線纜 技術方面的人才為其增色,可是對于一些剛剛入行或資本財力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,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?;蛟S他們也想努力做好質量、 發展壯大企業,奈何心有 余而力不足。技術的缺失也使他們的企業發展束手縛腳。
6. 產品敷設安裝不到位
這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一點。但是這個問題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。有些人認為把電纜放到指定的位置,敷設安裝就算是完成了,但 實際上卻并沒有那么簡單。例如,電纜溝內全長應裝設有連續的接地線裝置,接地線的規格應符合規范要求。其金屬支架、電纜的金屬 護套和鎧裝層(除有絕緣要求的例外)應全部和接地裝置連接。產品敷設安裝應按照特定的做法執行。
7. 一線技術工人缺失
工人技術不過關也會給電線電纜的質量帶來很大的困擾。生產線上的一線工人是生產制造的主體,他們對于線纜設備的使用熟練程 度、原材料的精準使用和把握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問題,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。